?
2022年6月10日下午16:00,本部初中圖書館在禮堂舉行了第24期真人圖書分享會,崔勇:水下考古與海上絲綢之路——破解南宋沉船“南海Ⅰ號”之謎。
崔勇老師是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研究館員。從事田野考古和水下考古工作30多年,主持和參加了多項大型遺址、墓葬、窯址、沉船和水下遺址的調查和發掘。其主持的“南海Ⅰ號”宋代沉船發掘獲得“2019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并于2021年入選“中國考古百年百大發現”。
本次分享會亦是廣東省古跡保護協會“考古進校園”系列活動第一期。分享會開始前,廣東省古跡保護協會秘書長崔俊老師介紹了此次“考古進校園”的初衷及意義,并介紹了崔勇老師的考古經歷與研究成果,隨后向我館贈送《解讀南海Ⅰ號 打撈篇》、《溯本求源 廣東重要考古發現概覽》《東西匯流——13至17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等14種共17冊考古書籍。(書目詳見文末)
?
分享會主講嘉賓:崔勇老師
?
分享會前,讀者們提前閱讀了崔勇老師的文章《南海Ⅰ號:一艘價值連城的沉船,一段封塵海底的歷史》,帶著問題和思考參加活動。分享會伊始,崔勇老師向讀者們介紹了水下考古、海上絲綢之路的內涵和關系:水下考古是考古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它以人類水下文化遺產為研究對象,運用考古學所特有的觀點和研究方法,對淹沒于江河湖海下面的古代遺跡和遺物進行調查、勘測、發掘和研究。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遺存是水下考古研究的重要內容。古人通過一種悲壯的方式,把貿易的載體“船”留在了這條航路的不同海域中,要研究線路的存在,就必須借助水下考古,通過對不同海域不同時間的沉船進行考古發掘和研究,再將這些無形的點串聯成有形的線,這條線就是海上絲綢之路。
師生認真聆聽講座
?
“南海Ⅰ號”沉船是迄今為止中國水下考古最為重要的發現,亦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遺跡?!澳虾"裉枴睆?987年首次發現,歷經調查、初步發掘、整體打撈,并在2019年完成船內發掘,歷時30余年,“南海Ⅰ號”沉船到底有什么謎,崔勇老師從以下7個方面向讀者們一一解答:1.這艘船裝了多少貨2.裝了什么貨3.這些貨來自哪里4.最有意義的文物是什么5.最重要的文物是什么6.這艘船是什么時候沉沒的7.這艘船從什么地方來,到什么地方去。
?
學生與崔勇老師熱情互動
?
截至2019年底,“南海Ⅰ號”共出土文物18萬件套,文物種類豐富,主要有陶瓷器、銅鐵器、金銀器、漆木器、錢幣、朱砂、植物遺存和動物遺存等。崔勇老師向讀者們展示了沉船出土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圖片,并運用專業的考古知識進行了解讀和相關知識的科普。如通過腌制過的梅子、酒精制品和家禽遺骸等大量實物遺存,推斷當時人們長期海上生活的補給狀況,并借以研究古代食物防腐技術和生物發酵技術;通過考古類型學對比研究,發現“南海I號”出土的大批肩部刻印字款或紋飾的醬釉大罐和佛山南海奇石窯出土同類陶罐高度一致,利用現代成熟的科技考古手段,對陶罐標本進行化學成分產地分析,從瓷器“基因”上確認了“南海I號”和南海區窯址的聯系,推斷“南海I號”最后的離岸港口應該是廣州;通過對出土的植物、人骨進行了碳-14年代測定和沉船出土的最晚的銅錢:淳熙元寶,判斷沉船的年代。
學生觀摩水下考古設備
?
在展示了各類文物圖片后,崔勇老師向讀者們展示了他認為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海螺雕杯,一件藝術品。它是把一個夜光蠑螺切割一半,然后在珍珠層面進行雕刻,再細致雕刻牡丹花卉,更有意思的是這個海螺雕杯的三維幾何結構有5個孔,這5個孔組成的圖案就是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構造元素,博物館是2004年設計的,蠑螺雕杯是2014年才發現的,這是冥冥之中的緣分。
學生們和崔勇老師合影
?
在分享會的交流環節,讀者們就南海Ⅰ號打撈、沉船出土遺物、水下考古現場、中國水下考古未來發展趨勢提出相關問題,崔勇老師一一耐心解答,并表示自己的整個水下考古生涯中,見證了中國水下考古從無到有到現在發展得比較高的階段,中國的水下考古目前在世界上都處于領先地位,同時深??脊诺母黜椉夹g也在正趕上來。古跡保護協會為積極參與互動的讀者贈送了水下考古、嶺南建筑、嶺南考古等書籍。分享會結束后,讀者們近距離地觀看觸摸了崔勇老師帶來的水下考古裝備:潛水服、氧氣瓶、通訊儀、護目鏡、測量儀器等,不少讀者圍著崔勇老師詢問水下考古問題。此次真人圖書分享會讓考古科學走進校園,讓讀者們對水下考古知識有了一定了解,也讓讀者們見識到一線考古工作者們最真實的一面。
南方日報社對本次活動的報道:《迎文化和自然遺產日,2022年廣東省“考古進校園”活動正式啟動》
廣東省古跡保護協會公眾號對活動的報道:《考古進校園│第一期:走進廣州市第二中學》
?
?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對活動的報道:《2022年廣東省“考古進校園”活動啟動》
?
廣東省古跡保護協會“考古進校園”活動贈書書目 | |||
序號 | 書名 | 數量 | 索書號 |
1 | 《解讀南海Ⅰ號 打撈篇》 | 1套 | K875/4 |
2 | 《溯本求源 廣東重要考古發現概覽》 | 1套 | K872.6/2 |
3 |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品精粹》 | 1套 | K872.6/1 |
4 | 《嶺南文化青少年讀本系列:嶺南建筑》 | 1套 | TU-09/1 |
5 | 《廣東出土先秦青銅器》 | 1套 | K876/28 |
6 | 《孤帆遺珍 南澳Ⅰ號出水精品文物圖錄》 | 2套 | K871/3 |
7 | 《抗戰期間粵地教育歷史紀事》 | 1套 | G527/2 |
8 | 《“南海Ⅰ號”打撈紀實:人民畫報.2008增刊》 | 1套 | K875/8 |
9 | 《2011年“南海Ⅰ號”的考古試掘》 | 1套 | K875/7 |
10 | 《南海Ⅰ號沉船考古報告之二:2014~2015年發掘》 | 1套 | K875/6 |
11 | 《東西匯流——13至17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 | 1套 | K24/15 |
12 | 《文物征集的故事》 | 1套 | I247.8/25 |
13 | 《烽火弦歌:抗戰時期廣東學校遷徙與辦學檔案史料選編》 | 1套 | G529/1 |
14 | 《廣東文化遺產·古代民居卷》 | 1套 | K296/10 |
?
(以上圖書已編目上架,歡迎讀者到圖書館瀏覽、借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初中部圖書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6月15日